冠夫姓,婚嫁,与传统家庭观念的丧失
为什么在即使在现代文明很发达的欧美,婚后改姓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关于改姓的对话这是一个对话场景。部分真实,部分虚构加工。
A: 刚跟这边的同事聊到德国的中国同事嫁人改姓的事情。讨论很好笑。
C: 搞笑吗?很多国家婚后都改的。中国居然不改才是怪事。
A:恩,不改也挺好
C:改了好
A:不改好
C:改了更有一家人的感觉嘛。冠夫姓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情呀。甜蜜。
A:所以嘛,跟丈人丈母娘也是一家人,干嘛不是男的改女家姓,一家人也很温暖啊。
C:男的改也行啊,我个人没意见。户主是谁就是谁的姓。人家就可是说 Mr. and Mrs Smith,多体面。放中国,你只好这么介绍。袁先生和王夫人……以前可以这样:郭大侠贤伉俪,多好。
A:挺好啊。本来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嘛,干嘛非扭和到一起呢。
C:结婚本来不就是扭到一起?要不然咋说“强扭的瓜不甜”。不管强不强,反正都是要扭的。
A:晕,不跟你讨论这个,知道你是改姓的FANS。
C:认为结婚了还是独立个体的,显然已经被某些思想洗脑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了,哈哈哈哈。
A:这个跟洗脑没关系。
C:这个问题咱争论过无数次了。
A:为啥不是独立的呢?
C:本 ...
国士无双(一)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否,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韩信留下了许多精彩战例的同时,民间也有韩信阴戾量小,不择手段的传闻。作为大汉开国名将,关于他的很多故事都已经妇孺皆知,对韩信功绩真实性的争论也比比皆是,作为历史门外汉,写他的故事风险还是蛮大的。读者轻拍。
先从最为大家熟知的故事说起。
诸将易得,国士无双韩信初至汉营,跟在项羽军中一样,做个底层军官每天吃吃闲饭。刘邦这会儿正离开咸阳,带着几个散兵游勇灰溜溜入蜀去作汉王。
这是一支松散的小规模部队。也正因为当时汉军规模不大,即使中低层的军官也常有机会见到管理核心,于是韩信得以与重量级人物夏侯婴、萧何等人交流。
某次,军中有人犯事儿,韩信被牵连(连坐)。涉案人员杀了一堆,轮到韩信时,韩信鼻孔朝天开始跟夏侯婴放厥词:“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汉王不是要争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
战国四公子(下)
孟尝君: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以贤能之名为天下所闻,曾持秦、齐、魏三国相印。这么个大人物,却在刚出生时就被认为不吉利,要被父亲扔掉。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现在是个热闹欢腾的节日。在中国古代却被认为与不详、邪恶有关,东汉《论衡》甚至说“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田文就出生在这一天。父亲得知后万分厌恶,要求其母速速扔掉。母亲却偷偷把他抚养长大。成年后以机警的言谈和过人的眼光获得父亲的赏识,直至最后作为太子继承了田婴的封爵。为了出人头地,更是广泛招揽“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并“舍业厚遇之”。
门下号称食客三千,有人认为正是孟尝君引领了战国时期王公贵族养食客的风气。
孟尝君以贤能善辩,礼贤下士闻名。太史公却以“好客自喜”来评价他,认为他所做的这些,不过是为自己打算而已。
鸡鸣狗盗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两次邀请孟尝君入秦。第一次,苏代用木偶泥人的比喻劝止。
第二次是齐湣王二十五年,齐王正好也有事,就派孟尝君 ...
迁移到Hexo,双线镜像
一直以来都是用 wordpress。随着 WP 日渐臃肿,以及在喜欢上 Markdown 写作之后,就一直想找个能对 Markdown 支持完美的,轻量级的,并易于版本管理的博客系统。
在这种需求下,Jekyll 落入了视线。
Jekyll 是 GitHub 和 GitCafe 内置支持的静态网页生成引擎,可定制化程度也高。看上去对我们程序猴子这种不折腾会死的物种非常合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后。感觉可能它并不是最佳选择。
然后我看到了 cnfeat 这篇 简明Github Pages与Hexo教程。瞬间就被它吸引了。
选哪个两个引擎都支持 markdown,都可以利用 git 库进行管理。最终发布的都是静态页面。这一点没什么大的差别。相对而言,Jekyll 发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Hexo 是后起之秀,但是发展迅速。
Jelly 是 github 的默认推荐。它的工作方式是把源文件上传至 github 的特定分支,然后 github 在发现有文件更新时,在服务端重新编译生成静态网页自动部署至 master 分支。
Jekyll 的优势是发展比较成熟,因为是官方推荐,支持也比 ...
Hello World
Welcome to Hexo! This is your very first post. Check documentation for more info. If you get any problems when using Hexo, you can find the answer in troubleshooting or you can ask me on GitHub.
Quick StartCreate a new post1$ hexo new "My New Post"
More info: Writing
Run server1$ hexo server
More info: Server
Generate static files1$ hexo generate
More info: Generating
Deploy to remote sites1$ hexo deploy
More info: Deployment
战国四公子(中)
平原君令平原君名留青史的,还是邯郸围城这档子事。魏无忌不惜铤而走险窃取兵符,驱使门人击杀大将也要去救的,正是当时赵胜率军死守的邯郸。
秦赵长平战后,秦国一路打到赵国都城邯郸,围城三年,百姓几乎易子而食。平原君一方面散尽家财,率军数千顽强抵抗,一方面分别向当时尚有实力对抗秦国的楚、魏求援。
赵胜是魏无忌的姐夫,一方面,唇亡齿寒,魏国救赵其实是非救不可,再加上这层裙带关系,无忌岂有不肝脑涂地之理。信陵君这边前面已经讲过,不再多说。楚国那边就很有意思。
楚国在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之后,一直都是糊里糊涂,并且后宫对朝政的干预也是乱七八糟。当时的楚国,国力尚存,又在不久前被白起打得找不着北,若不是春申君,考烈王恐怕是要老死在秦国。好不容易靠春申君说服秦王罢兵,签了合约,想着能安安稳稳躲在一边过日子,这会儿实在是不想参合山东的事儿。
最终促成联楚国抗秦的,是平原君门下一个门客。
##毛遂自荐
平原君要从门下三千食客中选二十人同去楚国订立盟约。起初挺自负:“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大概赵胜是处女,挑来挑去只挑到十九人,凑不足二十就 ...
小议“流氓推广”
你装了一个软件,安装完成的确认页默认勾选了一堆选项,可能你也搞不懂那些都什么玩意儿,既然是默认选中的,那么放着不管也没事的吧?
你推荐给妈妈一个软件,老太太什么也不懂,反正儿子给推荐的,那就装呗,儿子说,那个“下一步”按钮一直按一直按就安好了。
你装了个手机App,哇好酷炫。咦,这边有个巨大的按钮说点下去就有惊喜。
你装了个“安全管家”,它说你手机有风险,需要启用高级功能。这厂商一直挺靠谱的,那就再继续信他一回。
……
上面这些事司空见惯对吧,然后你猜怎么着?
没错,你的PC,你的手机,很快被一堆压根用不着甚至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充斥。然后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还继续倍增更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清理、卸载,过不多久它们就又卷土重来而且更加顽固,甚至那些所谓的卫士,在干掉坏东西后,自己再给你装上一些。
只有Windows电脑时,我们管这些玩意儿叫流氓软件。
现在,它们摇身一变,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什么是流氓推广?首先阐明立场,我完全同意“没事儿就挥舞道德大棒来评判他人的,很令人厌恶”。没人有资格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去批评他人,道德更应用来自律而不是律他。
但是,任何人都有权用道德来评论一家 ...
项目计划时间与实际开发时间不符怎么办
本文原发于知乎问答。此处略作修改。
有人问,项目经理如何处理项目计划时间与实际开发时间不符的问题?答曰,实际工作中,项目计划时间几乎必然少于实际需要时间,不然大家为什么会加班呢?项目经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不就是处理时间、资源的冲突么?
相信这个世界上会存在可以被说服接受“三个月时间不够”的老板。然而现实是,大多数情况下,老板会说,小刘,这个项目我三个月之后就要,你看着办。
** 不要试图硬碰硬地去推翻最后期限 **
要么做,要么滚。老板不是在考察你的能力,而是,老板将他面临的最后期限,分解后将其中一部分任务交给你。你说你做还是不做?
Ready?GO!
首先,按照通常的项目管理方法,分解工作包,列出关键路径,进行详细估算、风险预测。给出最可能的完成时间预测。呈交客户(老板)。
这一步完成后,很有可能会发现,实际预估时间与客户预期交付时间的差距,也许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风险控制,早期压缩进度(各种赶工,各种追加资源),后期确保质量,尽量保证如期交付。
与此同时,开始动员团队。关于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了解你的团队,你的团队在关键时刻,能够准确配合你的意图行 ...
战国四公子(上)
今天来八一八战国四公子,他们是: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
这几个人其实并非完全处于同一时代。说到时代,先得弄清楚战国的时间界定。一般从定义上来说,战国时期指前475年到前221年这段历史时期。
221年是秦统一天下的时间,作为结束时间没有太大争议。但是作为春秋战国分界的几个代表性历史事件并没有发生在475年。它们分别是:田氏代齐(481年),三家分晋(458年),周天子承认韩赵魏(403年),周天子承认田齐(386年)。之所以将475年作为分界,只是为了记述方便,以周元王元年为记。
信陵君出生年不明,除此外,几个人的情况大体是这个样子:
所属
生卒
信陵君
魏国
???-前243
+
+
+
+
+
+
+
+
孟尝君
齐国
前344-前279
+
+
+
+
+
+
+
平原君
赵国
前308-前251
+
+
+
+
+
+
春申君
楚国
前314-前238
+
+
+
+
+
+
+
从上表看出,孟尝君活跃年代稍早,其他三公子真正在政治上有交集的,大约应该有4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 ...
三皇五帝(三):孝敬父母的楷模
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孔子家语
据说过去私塾教授小朋友要认识的第一个字就是“孝”。
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推崇“孝”。而民间谈到孝顺,最常被提起的典籍便是二十四孝。在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中,很有些令人不寒而栗的部分,比如郭巨埋儿奉母。
这个故事有几个不同版本,大意都差不多:晋代的郭巨,本来家里还算有钱,在他父亲死后,他把大多数财产都给了弟弟,家境就逐渐变得贫寒起来。郭家有个不到三岁的幼子(也有说是婴儿),郭巨的老母亲非常疼爱,常常省下自己的食物给孙子吃。郭巨跟妻子说,这样不行啊,有违孝道。咱们得把儿子埋了,好专心奉养母亲。于是就在后院树下挖坑。
为了专心孝敬父母,竟然要把年幼的儿子活埋……实在太吓人了。春秋时期,有次宋被楚围城,城中百姓“易子而食”,这样的惨剧活生生的出现,也跟这种极端的孝顺思想有关。
三纲五常发展到杀妻食子还理所当然的地步,当然必须要被粉碎。也是由于有这种思想的存在,甚至导致不少现代人看到“孝”字就退避三尺,难怪会有“父母皆祸害”这样的小组出现。
那么,尽孝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