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来自知乎问答“项目经理如何处理项目计划时间与实际开发时间不符的问题?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可以被说服接受“三个月时间不够”的老板。
然而现实是,大多数情况下,老板会说,小刘,这个项目我三个月之后就要,你看着办。

不要尝试硬碰硬地去推翻最后期限。

要么做,要么滚,老板不是在考察你的能力,而是,老板将他面临的最后期限,分解后将其中一部分任务交给你。这时,你实际上只有一个选择。有时候,也许不是老板,给出期限的可能是天气,是客户,是任何不可违抗的主观或客观因素。
那么这时,我们要怎么做?

首先,按照通常的项目管理方法,分解工作包,列出关键路径,进行详细估算、风险预测。
给出最可能的完成时间预测。呈交客户(老板)。

这一步完成后,很有可能会发现,实际预估时间与客户预期交付时间的差距,也许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风险控制,早期压缩进度(各种赶工,各种追加资源),后期确保质量,尽量保证如期交付。

于此同时,开始动员团队。

如果详细估算与期望交付时间仍有较大差异,与客户共同商讨,重新定义时间边界。用数据尝试与客户沟通,说明强行压缩进度可能会引入的风险及性价比。尝试推迟交付时间。如果在经过充分沟通后客户仍坚持原计划交付时间,则改为讨论交付范围。尝试缩短关键路径,为功能点划分优先级,收缩范围,尝试阶段性交付。

一般来说,到这一步,如果已经拿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数据来说明,在预期交付时间之前,完全交付全部功能点是不可行的,客户通常会理解,并将更关注主要功能点。我们只要保证主要功能完成,并如期交付使用即可。

然后,在真正开始工作前,明确责任。取得足够授权以便调动资源。

重要的是,在整个工程生命期中与老板(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不断修正进度计划,不断从客户处取得反馈。有时候老板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对交付功能的希望,早已经变了很多了。还记得“敏捷”是什么吗?

换一个角度,如果根据自己的专业眼光和经验,判断出无论如何一定都会延迟或交付不能百分之百。那么抓住客户需求的重点。关于最后期限,也要设法去理解客户的底线。有时候,初次沟通时,出于保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客户给出的最后期限,也许不是底线。但是探知真正的底线,需要先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关系。

说实话,项目延迟的比例其实不低,但因项目延迟而自杀或是辞职的项目经理却是少之又少。真正需要项目经理承担责任的,是最后交付的东西已经超出客户能容忍的底线。
明白这点之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就是了。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这么几个关键:
1. 进行有效估算,提供给客户参考,定义产品范围和时间边界
2. 尝试推迟交付时间,同时采取措施压缩进度
3. 取得有效授权,迅速动员团队
4. 确保全程有效沟通
后面就是项目的执行阶段。拿出看家本事来好了。

再一次,不要硬碰硬或看似有理由地试图推翻最后期限。

开个脑洞……
团长:刘参谋,带一个班,凌晨两点前炸掉大桥,阻止敌方机械化部队进入战场。
刘参谋:不行啊团长,召集爆破专家需要一小时,准备炸药一小时,找到桥梁关键点安装炸药需要一小时,我们总共需要4小时才能完成爆破任务,现在离2点还有不到3小时,能不能把时间推迟一小时?此外,这几天阴雨连绵,炸药受潮,很可能blabla……
团长:卧槽,和尚,把刘参拖出去给我毙了~

总之,先行动(计划也是行动的一部分),再拿有分量的东西给老板看。一旦接受了任务,你就开始了作战,你的目标只有取得胜利,用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来达到目标。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你必须了解你的团队,你的团队在关键时刻,能够按照你的意图行动。这是团队建设的问题,就不在这个问题下展开了。